赤泥是(shi)氧化鋁生產過程(cheng)中產生的(de)工業廢渣,目(mu)前國際上對于(yu)赤(chi)泥(ni)大規模處置(zhi)的(de)方(fang)法主要是(shi)通過建設赤(chi)泥(ni)堆場,進行長期(qi)堆放,赤(chi)泥(ni)排放量日(ri)益(yi)增(zeng)加(jia),如(ru)何有效處置(zhi)赤(chi)泥(ni)是(shi)目(mu)前急需(xu)解決的(de)問題。
根據氧化鋁生產工藝不同,赤泥分為拜爾法赤泥和燒結法赤泥兩種。一般每生產1噸氧化鋁就產生1.0~1.4噸赤泥。全世界每年排放赤泥約7000萬噸,具有強堿性和放射性,pH值通常在10-13。我國五大氧化鋁廠,年排出的赤泥量就達600萬噸,累積赤泥堆存量高達5000萬噸,其利用率不足10%。
盡管在赤泥問題上,世界已經進行了五十多年的研發努力,但直到今天,有效的再利用赤泥技術并沒有付諸實踐。大規模的處理赤泥依然是棘手問題,需要大量存儲空間,引起了嚴重環境問題。
赤泥堆場的建設依據所處地理位置在山區可利用山谷深坑等地形建設;在平原地區可采用在平地上堆出深坑建設;在臨海地區采用管道直接輸入深海中,使其自然沉積于海底等方法。這種處置方法占用大量土地,且赤泥中的化學成分入滲土地,易造成土地堿化、沼澤化,地下水污染等生態環境問題。
近年(nian)來隨著氧化鋁工業(ye)的(de)高速發(fa)展,在目(mu)前(qian)資源緊缺、環(huan)境保護日益重要的(de)當今社會,赤(chi)泥的(de)回(hui)收(shou)利用及其綜合治理已經成為了焦點問(wen)題(ti)之一,有(you)效(xiao)處置赤(chi)泥是(shi)目(mu)前(qian)急(ji)需解(jie)決的(de)問(wen)題(ti)。
赤泥堆存不但需要一定的基建費用,而且占用大量土地,污染環境,并使,嚴重的阻礙了鋁工業的可持續發展。氧化鋁廠大都將赤泥輸到堆場,筑壩濕法堆存,靠自然沉降分離使部分堿液回收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