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為世界第4大氧化鋁生產國,每年排放的赤泥高達(da)數百萬噸,可以說(shuo)我們對赤(chi)泥(ni)的(de)了解并不是很陌(mo)生,赤(chi)泥(ni)亦稱紅泥(ni),從鋁(lv)土礦中提(ti)煉氧化鋁(lv)后(hou)排(pai)出的(de)工業(ye)固體廢(fei)物。一般平均每生產1噸氧化鋁(lv),附帶產生1.0~2.0噸赤(chi)泥(ni),今天帶您(nin)了解赤(chi)泥(ni)的(de)主要成分。
赤泥礦物成分復雜,采用多種方法對其進行分析,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偏光顯微鏡、掃描顯微鏡、差熱分析儀、X衍射、化學全分析、紅外吸收光譜和穆斯堡爾譜法等七種方法進行測定,其結果是赤泥的主要礦物為文石和方解石,含量為60%~65%,其次是蛋白石、三水鋁石、針鐵礦,含量最少的是鈦礦石、菱鐵礦、天然堿、水玻璃、鋁酸鈉和火堿。其礦物成分復雜,且不符合天然土的礦物組合。
在這些礦石中,文石、方解石和菱鐵礦,既是骨架,又有一定的膠結作用;而針鐵礦、三水鋁石、蛋白石、水玻璃起膠結作用和填充作用。赤泥的物理性質:顆粒直徑0.088~0.25毫米,比重2.7~2.9,容重0.8~1.0,熔點1200~1250℃。
赤泥的pH值很高,其中:浸出液的pH值為12.1-13.0,氟化物含量11.5mg·L-1-26.7mg·L-1;赤泥的pH值為10.29-11.83,氟化物含量4.89mg·L-1-8.6mg·L-1。
赤(chi)泥(ni)中含有多(duo)種微量元素,而放射性主要來自于鐳、釷、鉀,一般內外照白指數均(jun)在2.0以上(shang),所以屬于危險固體廢物(wu),有限的利用(yong)率可以稍微減緩(huan)赤(chi)泥(ni)給(gei)社會、環(huan)境帶(dai)來的沉重(zhong)負擔。充分有效的回收(shou)利用(yong)赤(chi)泥(ni)已經成為現階段一項迫在眉睫的任務。
赤泥堆存不但需要一定的基建費用,而且占用大量土地,污染環境,并使,嚴重的阻礙了鋁工業的可持續發展。氧化鋁廠大都將赤泥輸到堆場,筑壩濕法堆存,靠自然沉降分離使部分堿液回收利用。